螺旋溜槽的選擇原理。
螺旋溜槽由4-6圈螺旋式滑槽連接而成。采用橡膠輪胎圍成或鑄鐵槽、陶瓷槽制成。當有一定濃度的礦漿進入螺旋選礦機上部時,在重力和離心力的作用下,礦漿沿螺旋槽向下旋轉。比重大的礦物顆粒首先沉入槽底,比重小的礦物顆粒在礦物顆粒的上層流動。沉入槽底的大比重礦物顆粒,由于水流沖力小,摩擦力大,沿槽運動速度小,離心力小,運動過程中靠近槽內緣。在礦漿上層運動的小比重礦物顆粒,由于上層水流速度大,沿槽流動速度大,離心力大,所以靠近槽的外緣。這樣可以在螺旋的不同位置截取不同比重的礦物顆粒,達到選擇的目的。
螺旋溜槽的選擇原理。
螺旋溜槽的操作因素很多,包括給礦量、給礦濃度、沖洗水設備結構參數、工藝操作參數、螺旋槽直徑、螺距和螺旋槽圈數。
一是給礦量。
給礦量與螺旋選礦機的直徑、螺旋角度、螺旋溜槽的截面形狀和原礦性質有關。隨著螺旋直徑和螺旋角度的增加,原礦粒度和重產物粒度越細,泥含量越高,生產率越低。
二是給礦濃度。
給礦濃度不僅影響分級粒度,還影響粒度下的處理能力。在一定的臨界濃度下,沉淀量達到較大值,相應值的重量濃度稱為臨界濃度。在臨界濃度下,螺旋溜槽的處理能力更大。臨界濃度隨礦石密度和泥含量而變化,與規定的分級粒度有關。礦石密度增加,按重量計的臨界濃度增加。但是泥含量增加,臨界濃度會降低。給礦濃度在選礦時應低于粗選時,選礦機給礦濃度不高,一般為11-14%。
分級粒度對臨界濃度的影響與含噸量相同,即隨著分級粒度的降低,臨界濃度降低。如果在實際生產中固定給礦濃度,溢流濃度將保持不變,分級產品的粒度也將保持不變。因此,控制螺旋設備的給礦濃度已經成為控制溢流濃度的有效手段。與磨機組成閉路螺旋槽,磨礦產品進入設備前必須在恒壓池中加入定量水,以確保給礦濃度為合適的值。設備本身可以制造細粒度。隨著循環回砂量的增加,進入滑槽的礦量增加,因此給礦濃度增加,溢流粒度恢復變粗。歸根結底,這是因為分級粒度取決于磨機的細粒度。螺旋溜槽設備的溢流產物是磨礦的最終產物。
三、洗滌水量。
洗滌水量也要適當控制,其主要作用能提高重產品質量。
四、設備結構參數。
螺旋溜槽的設備結構參數包括直徑、橫截面形狀、螺距、螺旋溜槽的長度和圈數等。螺旋溜槽的直徑是設備的規格標志,槽的處理能力與直徑平方成正比,粒度回收下限隨直徑的增加而增加。當條件允許時,應使用大直徑螺旋槽來處理較粗的材料。螺旋溜槽的截面形狀與處理材料的粒度有關,處理小于2毫米的原材料,長短軸比為2:1,長軸為水平,其一半等于螺旋直徑的三分之一。螺旋溜槽的尺寸通常與螺旋直徑之比表示,稱為距徑比,取值在0.73左右,選擇效果更好。螺旋溜槽的長度和圈數決定材料的運行距離。易于選擇的礦石只需要3-4圈,難以選擇的礦石需要5-6圈。
五、工藝操作參數。
操作參數主要指給礦體積、給礦濃度等生產中的可調參數。給礦重量濃度在10%-35%之間的變化對分選指標影響不大,濃度過高或過低都會降低選礦回收率。改變礦山體積對分選指標的影響與改變礦山濃度大致相同。一般來說,粗選作業的給礦濃度為30%-40%,精選為40%-60%,生產過程中的給礦體積和給礦濃度在適當值誤差范圍的5%以內波動。
6.螺旋溜槽的直徑、螺距和數量。
增大螺旋直徑處理能力可以大大增加,但強度回收下線也會增加。操作中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給礦體積和給礦濃度。選擇粗粒度時,給礦體積可以大一些,處理細粒度可以小一些。粗選作業的給礦濃度低于精選作業濃度。比如選擇赤鐵礦時,粗選擇的給礦濃度為30%-40%,而精選時最好控制在40%-60%。在實際操作中,給礦體積和給礦濃度在5%以內的波動對分選指標影響不大。